随着《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深入推进和“512”工程的圆满收官,我国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水平、基础设施赋能能力、创新生态活跃度水平等持续保持高质量发展态势,目前已由夯基筑台的建设起步期加速迈入应用推广的规模化发展期,工业互联网作为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路径和关键抓手作用日益凸显。在强劲的发展态势带动下,资本“活水”加速流向工业互联网,逐步形成了“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2022年,工业互联网上市企业的数量和融资规模继续保持了增长势头,网络及标识、“5G+工业互联网”等赛道初创企业创投活跃度逆势增长。
在资本市场中,工业互联网企业表现也略强于市场整体,但也出现了一定的波动并呈现出两头分化的态势,上市企业的数量和融资规模继续保持了增长势头,但初创企业的创业创新活动活跃度不及去年同期水平。具体来看,2022年新增工业互联网上市企业53家,首发累计融资规模581.34亿元,联盟追踪到的工业互联网上市企业总数量达到262家,科创板、创业板是工业互联网上市企业的主要集聚地。同时,追踪到403家企业的443次融资,累计融资规模超过475亿元,“5G+工业互联网”成为热点赛道。深耕科创领域的风险投资基金、大型私募基金仍然是工业互联网领域最重要的资金来源,政府引导产业基金的布局力度也不断提升。
本次报告首次尝试从投融资的视角对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整体态势和发展特色进行洞察,并围绕区域发展、产业链供应链、市场主体和投资主体四个维度总结了我国工业互联网投融资发展的五大趋势。区域发展方面,我国投融资区域格局加速向“多点开花”的方向演进;产业链供应链方面,工业互联网投融资产业链呈现出“漏斗型”的特点,结构更加合理、韧性不断增强;主体方面,民营大中型制造企业继续扮演工业互联网上市企业的“领军者”角色,更具科技含量的专精特新等企业受到资本的普遍青睐;投资主体方面,政府引导基金的主体不断向县域一级下沉,工业互联网赛道的投资逻辑更加务实合理,机构对被投企业的投后服务模式加速向纵深化、精细化方向发展。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呈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我国经济发展稳定转好,生产生活秩序稳步恢复,成为疫情发生以来第一个恢复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显示出了旺盛的生机活力。在中国经济“稳”的基调更明确,“进”的要求更积极的背景下,工业互联网发展不断迎来政策利好,政策预期的稳定性和市场主体的信心不断增强。工业互联网连续6年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22个省级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对工业互联网2023年发展做出政策部署,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工业互联网的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同时,软件、平台、行业解决方案等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有望衍生出更多新的技术产品、商业模式和产业形态,绿色化发展有望成为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全新领域。
报告认为,2023年我国工业互联网领域投融资活跃水平有望进一步提升,工业互联网在资本的助力下将加速向规模发展过渡,推动工业互联网更好发挥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中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作用,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报告是联盟连续第四年发布的《中国工业互联网投融资报告》,在报告编写过程中走访了多家投资机构、重点企业、研究机构,相关领导和专家对报告的撰写给予了大力指导。报告基于公开资料和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和分析,存在问题与疏漏在所难免。在此,对参与撰写、给予指导、提出意见的同行与专家一并致谢,欢迎各界专家一起探讨,推动报告更加准确完善。
编写组成员(排名不分先后):
肖荣美、王欣怡、宋凯捷、王婷婷、金晓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