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6日,第二十届“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博览会(以下简称“武汉光博会”)期间,“F5G-A产业峰会暨ONA年度盛典”在武汉中国光谷科技会展中心圆满召开。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刘阳受邀参会并发表主题演讲。
F5G全光网络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正为各个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机遇。在此背景下,2025年5月16日,由“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博览会组委会指导,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绿色全光网络技术委员会(ONA)主办,由湖北省勘察设计协会、湖北省安全技术防范行业协会、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神州数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支持的“2025年F5G-A产业峰会暨ONA年度盛典”(以下简称“峰会”)在第二十届“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博览会期间隆重召开。
中国信通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刘阳受邀参会,以《与光同行,加速工业互联网赋能园区数字化转型》为题发表主题演讲。刘阳指出,随着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工业互联网已成为产业变革的核心引擎,要以开放合作共建生态,以“光速”连接万物、以“智能”重构价值,持续推动工业互联网深度赋能园区,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刘阳表示,园区是发展新型工业化的重要阵地,园区数字化转型需重点关注以下四方面。
一是以“四链融合”为主要路径。数据链、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在园区内相互交织、互为支撑。其中,数据链、创新链是园区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牵引,产业链、供应链是园区数字化转型的主要载体,共同形成高标准数字园区“双牵引+双载体”建设形态。围绕园区内数据要素、科研创新、生产制造、资源流通等各类主体和场景,融合形成彼此关联的“毛细血管”,共同引导园区内生产要素合理流动。
二是以“四新联动”为驱动内核。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BIM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在园区的应用,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促进供需精准匹配,进而激发形成园区内众多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联动以园区需求为核心导向,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为园区数字化转型的建设和发展注入动能。
三是以“四化协同”为关键特征。新型工业化对园区数字化转型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成为其创新发展的关键内涵和重要趋势。具体而言,数字化是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前提基础,网络化是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桥梁纽带;智能化是数字园区的重要方向和典型场景,绿色化是园区数字化转型的社会责任和长期战略。
四是以“需求导向”为工作目标。一是需要针对园区在行政层级、功能性质、主导产业方面的不同,对不同类型的园区“因园施策”;二是需要顺应园区发展趋势,分阶段、分层次建设和推进,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园区“因势利导”;三是深刻把握园区中不同类型角色的工作重点,对园区中不同运营管理主体的诉求“因人制宜”。
刘阳介绍,中国信通院将结合前期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的工作基础,从以下五个方面加快推进园区数字化转型,支撑高标准数字园区建设。
一是做好总体规划。组织开展面向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园区的需求调研和痛点分析,加强园区数字化转型系统方法研究,明确园区数字化转型“转什么”“怎么转”“谁来转”。构建园区数字化转型的总体架构,以“四化协同”为底座和目标,以“四链融合”为牵引和载体,进一步明确高新区、经开区、产业园区、新兴主题园区等不同园区数字化转型的发展具体路线。
二是夯实基础设施。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建设以园区为载体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为园区各类资源提供标识服务,锻造园区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抓手。面向省级及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开发区、产业园区(特色产业园区)和有条件的各类园区,鼓励50G-PON接入,探索万兆光网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应用,创新打造生产制造、园区服务等多维度智能化应用场景。
三是赋能“百城千园”。深入推进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畅通政策、设施、技术、标准、应用、企业、服务等工业互联网要素一体化进园区路径。强化园区数字化转型与标识解析“贯通”计划、高标准数字园区建设、“人工智能+”行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城市、5G工厂“百千万”行动等工作的结合推进。
四是建设能力中心。构建园区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能力载体,建设园区数据管理库、资产管理库,面向园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需求打造一系列“赋能站”,建设全景式、集约化的园区数字化转型能力中心平台,打造包括招商服务、企业服务、运营服务、管理服务、数字化服务等在内的系列应用。
五是开展评价评估。强化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百城千园行”工作成效,开展园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评估,遴选一批“看样学样”典型案例。结合地方数字化转型示范区遴选等工作机制,支撑高标准数字园区的建设和评价。探索差别化管理办法,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布、完善激励政策,对工业互联网发展成熟度高、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的园区/企业给予奖补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