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经济”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经验,园区作为产业聚集的关键载体,既是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升级的空间承载形式,又是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衡量标志,它肩负着聚集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推动城市化建设等重要使命。随着工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工业互联网园区也在加速崛起,工业园区、高新区、开发区、科技园、特色产业园及各种产业集聚区正在加速引入工业互联网技术和理念进行建设、改造和升级,既为存量资源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所在城市塑造了新的品牌。
2020年3月,工信部印发了《关于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的通知》,指出要增强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能力,鼓励各地整合优势资源,集聚创新要素,培育具有区域优势的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2021年10月,工信部印发了《关于组织开展2021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提出遴选一批工业互联网园区融合应用新模式试点示范,推动园区的生产、服务、运营和协作模式创新,帮助园区打造资源融合共享、产业链分工协作、企业协同创新等多维一体化的新局面。
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积极开展园区相关工作 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总体组联合多个工作组及特设组于第十次工作组全会启动工业互联网园区的相关工作,共同推动园区转型和工业互联网纵深发展: 发布首个工业互联网园区指导性文件《工业互联网园区指南》 总体组组织工业互联网、ICT领域、产业地产相关企业、高校、行业协会等二十余家企事业单位于2020年4月发布该指南,提出工业互联网园区的内涵、愿景、价值、建设要素、评价指标体系等,推动工业互联网园区的建设和存量园区的转型升级。 发布《工业互联网园区应用场景白皮书》 联盟需求组与总体组牵头,在行业内广泛对接并组织多轮次讨论,构建园区“业务维-要素维-技术维-关系维”应用场景体系,并按照“目标用户-痛点需求-解决方案-价值效果”框架,全面展示工业互联网园区建设应用场景,为园区的规划、建设、招商、运营、服务以及园区转型升级提供具体建设指导。 发布《工业互联网园区 评价模型》标准 该标准规定了工业互联网园区在基础设施、管理保障、协同发展、应用服务、发展成效等维度的评价指标、方法及要求等。该标准的制定将补充我国在工业互联网园区标准化建设的空白,推动和引导产业园区转型升级和规范化、高质量发展。 编制《工业互联网碳达峰碳中和园区指南》 总体组联合工业互联网、能源、计量等多个领域的企事业单位,共同探索通过工业互联网园区为载体推动碳达峰碳中和技术应用,放大碳达峰碳中和园区的规模效应、辐射效应和示范效应,以点带面有效推动全社会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征集《工业互联网园区解决方案/案例》 从网络、平台、安全、服务、整体五个方向凝聚工业互联网园区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典型做法和优秀经验,拓展工业互联网园区相关组织的业务模式与发展空间。 征集《工业互联网园区服务商》 从园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商、园区信息系统建设服务商、园区安全服务商、园区解决方案服务商、园区运营服务商、园区规划咨询(评测)服务商以及园区其它服务商七个方向评选工业互联网园区优秀服务商,加快工业互联网园区供给侧生态培育进程。 组织联盟成员开展“工业互联网园区主动服务” 围绕政府服务、园区合作平台搭建、企业供给能力培育、区域品牌推广等方面,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参与“福建省园区新基建”专项培训会,举办“成都市数字引领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专题会、“武汉中通服工业互联网园区工作”培训会、“数字化引领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广东站)、“工业互联网园区成果”发布会、“工业互联网园区”沙龙活动,线下活动专家、学者反响热烈,线上会议参观人数累计达到191万。 联盟总体组将持续推进工业互联网园区的相关工作,为推动园区数字化转型和工业互联网纵深发展提供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