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4

2025年工业互联网“链网协同”典型案例申报说明

分享:

导读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印发《关于集中组织开展典型案例征集工作的通知》,包括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改革典型案例、人工智能典型案例、工业和信息化质量提升与品牌建设典型案例、工业互联网“链网协同”典型案例等14个类型。


其中,工业互联网“链网协同”典型案例征集以推动工业互联网与重点产业链“链网协同”发展为主线,聚焦应用牵引、场景驱动,发挥工业互联网资源配置和要素连接优势,推动传统产业链、供应链由“供需连接”向“数据连接”转变。征集工作分为技术引领型和应用普及型两种类型,具体内容如下:


2025年工业互联网“链网协同”典型案例申报说明


一、总体要求


以推动工业互联网与重点产业链“链网协同”发展为主线,加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普及,聚焦应用牵引、场景驱动,发挥工业互联网资源配置和要素连接优势,推动传统产业链、供应链由“供需连接”向“数据连接”转变,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物流、服务等跨环节、跨部门、跨企业的数据互通和业务互联,促进产业集群网络化的生产协同和循环畅通,提升产业链安全韧性和现代化水平。


本次案例征集工作分为技术引领型和应用普及型两种类型,遴选“链网协同”典型案例。其中:


技术引领型案例以技术先进为导向,申报主体发挥龙头和“链主”企业带动作用,强化前沿技术布局,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打造工业互联网系统集成和规模建设的标杆方案,汇聚科技和产业创新最新成果。规模应用工业互联网的创新技术和攻关产品,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生产制造全过程和供应链全环节场景应用,打造功能完备的系统集成建设方案,将产业链内人、机、物、系统等元素应联尽联、能联尽联,推动跨组织、跨地域的工业数据贯通,相关技术填补国内技术空白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提升产业链核心环节安全可控水平,辐射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行数据驱动的全价值链协同经营模式的系统性重构,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


应用普及型案例以经济效益为导向,申报主体基于行业知识经验沉淀,聚焦业务痛点,创新商业模式,打造“小快轻准”的数字化转型产品和服务样板方案,获得周期短、可量化的经济回报。深度应用工业互联网成熟技术,打造轻量化的部署方案,推动供需数据、生产数  据、管理数据等工业数据高效利用,对内优化企业管理,降低经营成本,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对外提升供应网络连接广度,拓展市场渠道,以连接创造价值,帮助企业找资源、找市场,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效率的资源配置。



二、行业应用场景指引




1.钢铁行业

依托工业互联网提高各工序、各业务、各基地的生产组织和协同程度,提升生产管控智能化水平,形成贯穿铁前、炼钢、铸钢、轧钢、仓储物流等环节的业务协同机制,打通经营管理系统与生产执行系统,打造数据驱动、敏捷高效的精益管理体系,提高市场及时响应、成本精细管控、管理决策等水平,推动钢铁行业向绿色低碳、高附加值方向转型。


场景包括但不限于:多基地设备管理协同、供应链可视化、智能物料管理、智能化能源调度、工艺参数实时在线监控、热轧产线智能化控制、炼钢工况智能监测分析、废钢智能定级等。



2.工程机械行业

通过工业互联网提高工程机械研发制造、施工管理、安全管理、协同作业、应急救援、维保服务等各环节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强生产全生命周期管控,提高制造过程的生产计划优化、资源动态组织、柔性生产作业和精准运营管控水平,探索“制造+服务”模式,推动工程机械行业从单纯生产加工转向提供远程运维、个性化定制、供应链金融、远程施工等创新服务,拓展多渠道盈利模式。


场景包括但不限于:基于用户选配的定制、产供销协同(生产、仓储配送、销售协同)、产品设备共享租赁、产品设备预测性维护、危险作业遥控化、跨工序协同、产线柔性配置、装配过程智能检测与分析等。



3.电子信息制造行业

围绕电子信息制造业生产协同透明管理、智能化质检、数字化企业管理、客户响应延伸服务、产业链新模式等特色应用需求,发挥工业互联网网络互联、数据互通的作用,提升贴片、插件、测试、成品组装等生产环节一体化管控水平,打造数据驱动的全流程质量管理体系,实现高效的供应链管理,拓展创新的产业链价值增值模式,快速进行产品研发创新与柔性生产,提升电子信息企业应对复杂市场变化的韧性。


场景包括但不限于:跨企业的研发设计协同、供应链弹性调度、基于客户需求的定制化、企业生产协作、柔性生产制造、基于数字孪生的智能生产管控、智能组装检测、工艺合规校验、产品质量全流程追溯等。



4.电力行业

通过对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等环节数据资源的深度挖掘与高效利用,提升电力设计、生产、监控、运维等环节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基于工业互联网在电力系统源网荷储各侧逐步融合应用,构建跨环节、跨区域、跨主体的协同网络,支撑源网荷储海量分散对象协同运行和多种市场机制下系统复杂运行状态的精准感知,实现全行业供应链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新型电力系统的安全韧性和灵活调度水平。


场景包括但不限于:新能源功率预测、智能巡检维护、电力物资智能招采、电力生产成本精细化管理、源网荷储一体化、区域微电网协同调控、电力企业经营全业务可视化管控、智慧零碳电厂等。



5.船舶行业

围绕船舶行业数字化研发、智能化生产、智慧化管理、新模式新业态等特色应用需求,依托工业互联网驱动设计从“串行模式”向数字化“并行模式”转型,提高钢材切割与加工、组立建造、总段建造、船坞搭载、码头调试、适航、交船等环节的智能化水平,支撑构建以数据驱动的生产计划排程、资源协同调度、精细化派工等数字化管控体系,关联不同制造环节的质量信息,实现质量信息的全程可追溯,打造供应链协同体系,实现资源全局最优配置。


场景包括但不限于:基于产业链的协同制造、船舶智能运维、供应链智能配送与动态优化、物料动态追踪、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产品质量精准追溯、危险作业自动化、车间智能排产、人机协同作业等。



6.石化化工行业

通过工业互联网打通石化化工企业设计研发、生产执行、经营管理等各层级系统,实现全业务链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全面贯通,打造数据驱动的精益管理体系,推动生产过程的全周期管控和产品质量的全流程追溯,促进减污降碳、节能增效,全面辨识分析风险源,实现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管理,提高上游原材料环节、中间产物环节、下游制品环节的协同水平,提高先进产能比例,提升产业资源配置效率,有效扩大优质供给,推动行业高端化、绿色化、安全化、融合化发展。


场景包括但不限于:产线柔性配置、上下游协同集控、管道安全监控、工艺参数优化、精益生产管理、无人车调度管理、质量问题追溯、污染源监控分析、供应链风险预警和弹性管控、危险源监测预警、无人智能巡检等。



7.纺织服装行业

聚焦纺织服装行业提高产品质量、优化产能、快速适应个性化消费趋势等共性需求,通过工业互联网重塑传统生产模式,实现设备互联与数据实时采集,优化生产流程、提升效率;强化质量管控与追溯,降低次品率;促进供应链协同响应,缩短交付周期;支持柔性生产与个性化定制,推动行业向高效、绿色、柔性化方向转型。


场景包括但不限于:生产单元模拟、设备协同作业、柔性生产制造、工艺合规校验、需求预测与库存优化、质量追溯与工艺优化、3D虚拟试衣、企业协同合作等。



8.农机装备行业

聚焦农业机械全产业链数字化协同,通过工业互联网打通“研发-生产-田间作业-运维服务”全流程,推动农机装备智能化、服务化与绿色化升级,提升田间作业效率,降低设备故障率,缩短农户服务响应时间,节约燃油成本。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制造+服务”一体化生态,减少农机闲置率,为粮食增产与农业低碳转型提供技术支撑。


场景包括但不限于:智能农机远程作业调度、农机故障预测与精准维护、跨区域产能协同共享、绿色农机能耗优化、变量施肥与精准播种、无人农机编队协同作业、农机碳排放监测与优化、农机零部件智能补货、农机残值评估与二手交易等。



9.医药工业

围绕医药研发、医药生产、经营管理决策、医药质量安全保障、医药流通与追溯、医药合同研发生产服务等方面,通过工业互联网赋能医药工业构建覆盖“研发-生产-质控-流通”全生命周期的数智化体系,推动传统制药模式向数据驱动的精准制造跃迁,打通药物分子设计、工艺优化、柔性生产到质量追溯的全链路数据闭环,实现研发端智能靶点筛选与虚拟临床试验的高效协同、生产端连续流制造与实时质量监控的动态适配、流通端冷链物流与用药安全的全程追溯,加速医药工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场景包括但不限于:智能靶点筛选、药物分子设计与优化、实验室数据集成管理、智能供应链管理与优化、产品质量回顾与优化、数智化药品追溯、智能临床研究协同、大规模可定制柔性中试生产等。



10.建材行业

建材行业涵盖水泥、玻璃、陶瓷等高资源消耗领域,工业互联网通过集成能耗管控、工艺仿真与资源循环技术,助力绿色智造转型,显著降低生产能耗与污染物排放,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优化设备运行效能,降低物流管理成本,形成低碳零废的闭环生产模式。


场景包括但不限于:水泥窑炉能耗监控与优化、玻璃熔窑数字孪生与缺陷检测、陶瓷柔性生产线智能排产与废料再生、砂石骨料智能采矿与绿色运输调度、装配式建筑部件协同设计与溯源管理、固废处置全流程物联与资源化协同等。



11.汽车制造行业

工业互联网赋能汽车制造行业构建全流程协同、柔性化生产的智能制造体系,形成数据驱动的生产运营模式,建立数字化和智能化制造体系,提升全流程供应链智能化协同管理水平,实现个性化定制与批量生产动态平衡的制造范式革新,通过工业数据要素的跨域流动,驱动制造系统由传统线性制造向网状生态制造转型,构筑起适应大规模定制时代的敏捷化制造生态。


场景包括但不限于:模块化研发设计、仿真与工艺优化一体化、柔性生产线动态调度、自动化装配与生产、供应链可视化协同、大规模定制等。



12.航空制造行业

聚焦航空制造产业链高精度协同与全流程质量追溯,实现供应链数据贯通,提升关键零部件交付准时率,提高质量问题追溯效率;基于数字孪生优化装配工艺,提升单台设备产能利用率,降低产品不良率。通过工业互联网推动航空制造行业实现跨地域研发、多级供应链协同、复杂装备一体化管控。


场景包括但不限于:跨地域协同研发、供应链质量追溯、装备运维一体化、复合材料无损检测与缺陷智能识别、虚拟装配与远程专家协作平台、数据驱动的装配排程优化、能耗实时监控与绿色制造等。



13.轻工行业

围绕食品、家电、家具、造纸等领域,工业互联网通过构建柔性生产、智能监测、全链协同等新型能力,缩短研发设计周期,降低生产能耗与产品不良率,提升供应链协同效率,减少非计划停机时间,形成覆盖研发制造到回收服务的绿色循环体系,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


场景包括但不限于:食品行业质量追溯与柔性排产、智能家电个性化定制与能耗优化、家具行业3D设计云平台与供应链协同、造纸设备预测性维护与绿色生产管控、日化产品全流程数字化品控等。



14.采矿行业

聚焦矿石开采、破碎、运输、洗选等作业环节,通过工业互联网提升矿产资源开发全流程智能化水平,实现关键场景的自动化改造与风险预控,显著提升采掘效率、设备运行稳定性与人员安全保障能力,实现矿山资源储量动态评估、开采工艺自适应优化与多矿区生产协同调度,提升绿色开采、本质安全水平,为采矿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场景包括但不限于:综采设备实时远程操控、无人智能巡检、生产环境现场监测、矿用设备预测性维护、矿山智能勘探与三维建模、井下无人运输系统协同调度、多矿区资源动态配矿优化、灾害预警多模态智能防控等。



15.港口行业

工业互联网赋能港口行业构建全域联通、多式联运的智慧物流枢纽体系,形成“港-船-货-人”全要素实时联动的协同网络,建立基于数字孪生的港口智能体架构,提升船舶调度、堆场管理与通关服务的全局优化能力,实现装卸效率与绿色运营双提升的港口运营革新,通过工业数据要素的港航生态跨域融通,驱动港口服务由单点自动化向全链条智能化跃迁,构筑起智能感知、自主决策、敏捷响应的港口生态。


场景包括但不限于:生产单元模拟、生产能效管控、精准动态作业、厂区智能理货、船舶智能配载与泊位优化、无人集卡与桥吊协同作业、集装箱多式联运路径规划等。


注:关于典型应用场景更多信息可参考《工业互联网与钢铁行业融合应用参考指南(2021年)》《工业互联网与工程机械行业融合应用参考指南(2023年)》《工业互联网与电子信息制造业融合应用指南(2023年)》《工业互联网与电力行业融合应用参考指南(2024年)》《工业互联网与船舶行业融合应用参考指南(2025年)》《工业互联网与石化化工行业融合应用参考指南(2025年)》等相关文件。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申报书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