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主流制造强国纷纷推出产业政策,推动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以促进制造业智能化转型。2013年,德国提出“工业4.0”战略,建设高端智慧工厂和智能制造创新中心;日本发布“制造白皮书”,提出“社会5.0”计划,发展机器人、新能源汽车、3D打印等;2015年,战略,加速制造业转型升级。
在智能工厂主要5大特征(互联、优化、透明、前瞻和敏捷)中,互联是前提,也是最大的价值所在,而网络连接技术是实现人、机、料、法和环互联的基础。5G技术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切合了智能制造对无线网络的应用需求,在时延、带宽和可靠性等能满足工业环境下设备互联和远程交互应用需求。
随着5G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政策的发布,以及国家倡导的5G 应用“扬帆”行动计划,我国5G网络加速普及并全面协同发展,从信息通信实现人与人之间的连接,迈向万物互联的数字化新时代。5G技术将应用于工业、农业、家居、医疗、物流、交通等各个领域,助力全球数字化转型。其中,工业是5G应用的重点领域,“5G+工业互联网”为传统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最近几年,在离散制造业的人机料法环生产管理,例如数采、视频监控、移动巡检、MES看板、物流AGV调度等,以及矿港钢等流程行业的远控,例如天车远控、龙门吊远控、无人集卡、采煤机远控、掘进机远控等场景,5G已经开始进入1到N的批量复制阶段。而“5G+工业互联网”进入PLC级现场级控制的核心生产环节,目前还0~1的孵化阶段,这是真正促进柔性生产的最关键的一环,同时这也是对5G网络的低时延、低抖动,高确定性、高可靠性、高稳定性有着相对更高的需求。
本研究报告就是面向 “5G+工业互联网”进入PLC级现场级控制的核心生产环节,致力于分析离散制造工控领域业务场景和应用需求对5G网络指标需求的映射与转译方法。为孵化并催熟“5G+工业互联网”真正进入核心生产环节实现柔性生产铺平一些道路。
编写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菲尼克斯(南京)智能制造技术工程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精诚工科汽车系统有限公司、深圳艾灵网络有限公司、罗克韦尔自动化、高通无线通信技术(中国)有限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贵州大学
编写组成员(排名不分先后):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黄颖、朱瑾瑜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包盛花、孙俊男、马刚鑫
精诚工科汽车系统有限公司:袁占江、黄晓笠、李凡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阚小琳、王灵峰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魏垚、廖洁玉、李洋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侯庆东、郭姗、李晗阳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张涛、李静、安岗、李文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刘艳强
北京科技大学:孙雷、王健全
贵州大学:邹赛
深圳艾灵网络有限公司:俞一帆、耿庆官
菲尼克斯(南京)智能制造技术工程有限公司:张龙、陈敏、富宣
罗克韦尔自动化:李铮
高通无线通信技术(中国)有限公司:陈卓